勿忘人民,尤需“枝叶”情

来源: 2017-03-14 09:30:20

 

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说,曾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揪心。清代诗人郑燮的《墨竹图题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勿忘人民,卧听“萧竹”之声,疑虑民间疾苦,总书记尚能有如此“枝叶情怀”,广大党员干部更应有这样的“枝叶”情怀。

“勿忘人民”始终是我党须臾不可忘记的立党之本。历来,我党对党群关系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把其视为鱼水、喻为血肉、比之种子和土地。生动形象的比喻,鲜明的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和党员干部的公仆身份。焦裕禄勿忘人民,根植于人民,以质朴的为民情怀镌写了“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鱼水之情,并催生人民群众“把泪焦桐成雨”的深深思念。聚美多吉勿忘人民,根植于人民,用行实际行动抒写了对党和人民的血肉之情,被人民群众誉为“最美基层干部”。

《尚书·五子之歌》写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今天的党员干部不仅仅要明白“勿忘人民”的深意,更要深刻认识到其延伸出的责任与使命。戏剧《七品芝麻官》中有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典型的为官不为,不仅损政府形象,而且不利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2日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明确指出2017年将着力整治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行为。笔者以为,既然党员干部选择了为民请愿这条路,就应勿忘人民,务实为民,以“枝叶”般的情怀去牵挂、关心人民群众,践行自己在党旗下的誓言。

然而,现实中部分党员干部为赢得上级“信赖”,政绩观变形,贪大、求洋,错误认为,扩张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就是为民。进而不惜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做出“饮鸩止渴”之举,沉溺于错误政绩观,醉心于沽名钓誉,无异于打开“潘多拉”盒子,万般损民恶事,毁党坏事因此而起,误事殃民,败坏党和政府形象。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部分党员干部忽略了百姓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所做之行与所谓“勿忘人民”背道而驰,只会水覆舟。因此,党员干部应该深刻的明白,随着城镇化建设日臻完善,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百姓群众对生产发展、安居乐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员干部们应转变政绩观不以GDP论英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发展的前提因以百姓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政绩观,更加注重民生实事,而不是搞所谓圈粉的“政绩工程”。古语曰:“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为此,党员干部要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充实头脑,增强为民干事创业的担当能力,回归初心,回归民愿,从百姓群众身边小事着手,以“枝叶”般的柔情为民请愿、圆梦。

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民之所望,亦是施政所向。党员干部听到“枝叶”摇动,应思百姓群众是否安居。比如,下雨,百姓群众的房屋漏吗?冷吗?有衣服穿。夏天,想想人民群众会热吗?会干旱吗?下冰雹、下雪,人民群众的庄稼会有影响吗?人民群众有肉吃吗?有房子住吗?看到街边乞讨,看到拾荒老人,看到医院人头攒动,看到民工就业艰辛,看到贫困学子读书难等让人百感交集的场景,应多去深究其背后的原因。汉·王充《论衡》有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党员干部要想实现好人民群众美好的生活愿望,除了深情的牵挂外,还须党员干部主动贴近基层人民群众中,放低身段,腿脚练勤点,从群众的眼神、语言、神态中,真真去了解百姓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所忧,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并从中找到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问题的决策线索和工作重点。唯有如此,备尝百姓苦难,才有为民请愿的深切渴望,才有深情为民,执着追求百姓幸福的夙愿。

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写道: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小事关乎民心,小事体现定力。时下,正值扶贫攻坚关键期,这个时候更需党员干部勿忘自己是人民公仆,勿忘人民衣食冷暖,务实为民,深怀“为民之情”,常思“担当”之责,与百姓群众心心相通,以“虽千万人,吾往已”的勇气,以“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近”胸怀,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入山林”的柔情,为百姓群众的美好生活而撸起袖子干!

 

相关关键词: 枝叶 人民 尤需


相关文章
  • 为官须有“枝叶”情

    为官须有“枝叶”情

    2017-03-07

  •   为民尤需“枝叶”情

    为民尤需“枝叶”情

    2017-03-13

  • 初心未忘,“人民代表”为民代言

    初心未忘,“人民代表”为民代言

    2017-03-03

  • 把人民的“呼声”带上去

    把人民的“呼声”带上去

    2017-03-06

  •   永善法院召开2017年人民法庭工作会议

    永善法院召开2017年人民法庭工作会议

    2017-03-06

用户登录

注册会员享受:超低价格发稿       忘记密码



Copyright © 2013-2019  财通社软文推广平台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备20005723号-1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