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日前对河北省石家庄市进行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后,要求当地下大气力整治“散乱污”企业,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要坚决依法取缔,推动污染物减排。同时塑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为好企业腾出发展空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人民网2月27日)
改革开放已历经近四十个年头。面对不容乐观的环境状况和升级换代的迫切要求,我们是时候转变固有思维,力推产业升级了!
也许有人会说,小微企业缺乏投入能力,做环评、购置污染治理设备、开展环境监测、上缴排污费这一系列流程,足以拖垮太多小微企业。诚然,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企业,都是这样一步步过来的,许多人,甚至不少领导干部,都习惯了“老企业老办法、新企业新政策”,习惯了对大、中、小企业的区别对待。然而,小微企业带来的污染不会区别对待任何人,小微企业的原料和生产过程注定了它们单位GDP中包含的环境影响相比大企业只大不小。没有坚决取缔治理无望企业的决心,产业转型升级就永远只是一句套话。
近年来,面对人口压力、工业化压力与市场经济压力,我国生态环境呈现出“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的趋势,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为了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近几年我国先后出台了更加严格的《新环保法》以及大气、水污染等细分领域的专门法,建立了环保督察机制,开展了空气质量专项督查。这一系列的重磅举措,都是在向各级干部、向广大群众传达大力治污的决心。一些落后产能企业和小微企业,可能确实为地方经济做出过重要贡献,可能确实存在一些现实困难,但面对《新环保法》,任何企业都没有“免死金牌”。这一点上,许多地方政府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当然,小微企业是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自身特点,也应当享受到适当的优惠和支持。对于愿意转型转产或依规治污的小微企业,政府也应该出台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地减轻企业负担,帮助它们更好地转型升级。
相关关键词: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