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育人才必须精准发力

来源: 2017-05-08 15:30:07

 

近日,记者对东中西部121家企业创新情况进行了调查,不少企业反映,创新中遇到“人才瓶颈”,在培养、引进、评价、激励人才和人才流动等方面,鼓励创新的人才政策落实还不是很到位,导致人才请不来、留不住,企业创新借不上人才的力。(人民日报5月8日讯)

创新发展根本要靠人才驱动。适合企业创新发展需要的各路人才成为了企业竞相追逐的对象。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才成长发展的空间差异显著,人才空间集聚效应明显。对地处中西部地区的成长型企业、创新创业类企业尤其是制造类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难觅”、“人才难留”等现象,“落户难”、“发展瓶颈”、“身份障碍”以及各类“旋转门”、“弹簧门”成为阻挠人才“落地扎根”的主要诱因。中西部地区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都表示,一流人才投奔一线城市,二流人才去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成了人才“洼地”。留住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必须找准症结、精准发力,解除人才流失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一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户口、编制、档案、子女上学、出入境管理等“后勤保障”问题,都成为限制人才流动的“拦路虎”。建立完善创业扶持、投资融资、成果转化等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打造拴心留人的服务环境。积极为人才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想方设法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户籍转移等方面的问题,切实把人才优先发展政策化、具体化、项目化,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生活环境,有效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是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现有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更多针对高校和科研院所制定的,没有考虑企业实际需求。例如,职称作为人才评价的“通信证”制度对民企人才队伍建设和进入职称评价体系很不利,不仅缺少申报渠道,而且申报成功率也很低。对此,必须着力打破人才评价囿于单位性质、户籍、档案、身份的限制,推动职称评定部门一视同仁地提供评审服务。制定合理有效的评审条件,取消论文数量限制,将参评对象所从事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作为主要评价依据,更多把实地考核、现场答辩作为主要评价手段,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三是松绑人才税费负担。有企业高级研发人员月薪达6万元,但扣除“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后,实际到手才3万多元。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45%的最高边际税率不仅普遍高于与我国发展阶段相似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也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再加上企业承担的各项税费负担偏重,社会保险费占工资比例高企,间接降低了人才工资福利水平,降低我国企业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对此,地方政府要亲力善为,加快建立完善人才引育“绿色通道”,建立岗位绩效、技术入股、项目合作等形式多样的个人税费支出抵扣体系,同时配套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切实松绑人才税费负担。

 

相关关键词: 人才


相关文章
  • “成都人才36条”打消“千里马”后顾之忧

    “成都人才36条”打消“千里马”后顾之忧

    2017-02-16

  • 构筑国际化人才高地必须聚才引智

    构筑国际化人才高地必须聚才引智

    2017-04-26

  • 构筑国际化人才高地亟需变革人才发展体制

    构筑国际化人才高地亟需变革人才发展体制

    2017-04-27

用户登录

注册会员享受:超低价格发稿       忘记密码



Copyright © 2013-2019  财通社软文推广平台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备20005723号-1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