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中国高铁迎来第一次跨省调价。东南沿海高铁的车票价格将不再“一刀切”,而是根据各车次的客流状况,呈现差异化。虽然这次调价早在一个月以前就已经得到了消息,但真正到了这一天,依然还是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说:铁路不能打着提高服务水平的幌子要求提价。而笔者认为:提升服务不等于提升票价。我们不妨来做个比较,看看铁路服务上升了多少?票价又变化了多少?
我们先来看看铁路服务的变化:如今各火车站售票厅已难见购票长龙,这得益于越来越便捷的买票途径;此外“刷脸”进站等“新科技”服务,让出行变得更加简单;还有更多的“云服务”查询终端,开启了车站低成本投入、高科技运行、全角度服务的铁路客服新时代;更有高铁“大脑”——列车控制系统,它保障每一辆高铁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这些都是铁路提升服务的表现。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铁路票价的变化:铁路1955年6月进行了一次带有改革性的全面调整,基本票价每人公里1.755分,硬席客票价提高33.3%,从1955年至1985年,基本票价三十年不变;1995年10月1日起,经国务院批准,旅客票价基价率从每人公里0.03861元调整到0.05861元。从1995年开始,基本票价又保持了十六年不变。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原来的T1次(北京西一长沙),历时14小时41分,票价191元。而现在的Z1次(北京西-长沙),历时14小时02分,票价189.5元,近10年过去了,速度快了39分钟,票价便宜了1.5元;原来的T5次(北京西一南宁),历时27小时50分,硬卧中价格483元。现在的Z5次(北京西一南宁),历时23小时37分,硬卧中价格472.5元。近10年过去了,速度快了4小时零3分,票价降了10.5元。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铁路票价的变化是不大的。
综合看来,铁路的服务一直在提升,而票价的变化微乎其微。服务的不断提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是在社会发展物价飞涨的今天,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是在不断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铁路至始至终践行着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在服务不断提升的同时并没有在票价上多做文章,也是铁路不忘初心的表现。如今高铁已经成为国人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可其运价仅相当于公路的一半左右,不到民航的三分之一,这次票价的调整有涨有降,是一次成本的优化,也是一次资源的合理分配,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铁路的服务与票价不是成正比的,服务会不断的提升,而票价则听从市场经济,所以说提升服务不等于提升票价。
相关关键词: 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