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县凰岗镇辖内有一座危桥,村民称会随时坍塌。4月21日,中国江西网记者和县水利局联系并反映情况时,遭多部门推诿,其中一名建设管理股程股长竟称没有公车没办法下乡。报道刊发后,当地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痛批县水利局“孙连城”式工作作风。22日清晨,县水利局局长高杨带领多人赶赴危桥现场勘察,并开始对危桥进行临时性加固、维修。(4月23日中国江西网)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对党员干部责任的最简单、最直白、最朴实的总结,直到今天不在各地政府部门、机关单位甚至地方地方都还挂着这简单而又分量集中的五个字。身为人民公仆,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组织交予的任务,解决好人民群众的诉求。
在鄱阳县这位“孙连城”式的人民公仆,面对群众反映危桥的诉求,居然很“老实”地说出因为没有公车没办法下乡,这样的理由是实情但又何尝不反映出这位股长的失职失责呢?因为没有公车就不下乡,因为没有公车就堂而皇之懒政,完全没有想到危桥会给当地群众带来多大的危险和困窘。
公车改革已给公务员解决了用车补贴,而且每月以固定的形式随工资发放,这笔钱不是额外的福利,而是对党员干部因公外出下乡的交通费补助。如果依然按照以前派车有车才去、无车不去的思想,将极大影响工作效能,将车补异化为该有的福利。
“老百姓的事是天大的事”,如果每一位人民公仆是基层党员干部,借口各种客观原因对职责范围内、辖区内的工作推诿推脱,将极大影响政府的务实型服务型形象。当前,少数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牢,忘记了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对工作奉行敷衍主义,对生活奉行享乐主义,对群众奉行官僚主义,习惯于“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公仆意识,是公务员从事政府机关职业的起码意识。如果党员干部“丧失”公仆意识,轻则庸政懒政,重则跌入贪腐深渊。借口没有公车不能下乡,就是严重的公仆意识缺位甚至丧失。对比时下热播剧《人民的名义》,怎样当好一名人民公仆,剧中正反面人物表现已给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
如何让公仆意识归位?如何将“人民的名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关键的还是要谨记初心,紧跟时代步伐转变工作作风,对标先进,树牢宗旨意识,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否则,心中无责、心中无民,终会被党和人民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