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母亲节”: 百岁母亲王庚娣 华再清

来源: 2017-04-17 10:35:49

 

武进区湟里镇武宜村百岁老人王庚娣五代同堂,80多个子孙一个比一个孝顺,可以说是“家和万事兴”的典范。

然而,百岁老人王庚娣却折意要到东安镇上的养老服务中心来。这是为什么呢?听了百岁老人王庚娣的话,就找到了答案。

百岁老人王庚娣说:“子孙们都有他们的事业,我不该拖拉他们”。这位母亲真伟大,她被评为“武进最美人”。

其实,进养老服务中心是好事。由于子女平时工作忙,不能时时刻刻陪在老人身边。工作人员随身服务,帮助一起照料老人,老人与老人之间也有伴,让家人放心。

王庚娣,今年102岁,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六月十七日出生于苏南农村宜兴市官林镇丰义社区蒲塘里村,裹着小脚,个子不高。14岁便嫁到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东安社区周家湖村即武宜村,当了万富森的童养媳。夫妻恩爱有加,多子多福,生有五个儿子、四个女儿,现在是五世同堂。王庚娣最大的特点是身体健康,耳不聋,眼不花,走路不用拐杖。前不久体检,各项指标都达标。医生开玩笑说:“百岁老人的的身体简直是进口机器”。

在武宜村里,无论辈份还是年龄,王庚娣都是最大的,因为她,儿孙们很有面子。王庚娣愿意帮助人,满村子的人都很尊敬她。因为她的教育好,子子孙孙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因为她的家庭好,方圆数十里的人家都以她的家庭为榜样。

据她的长孙回顾,他的祖母经历坎坷,许多往事令晚辈格外敬仰。王庚娣给子孙的慈爱,常常使晚辈有一股眷恋之情漫上心头。王庚娣是一位普通的农妇,头上梳着发髻,小脚,走路时好像跳迪斯科摇摇摆摆。但难以想象的是,她年轻时却是种田一把好手,什么农活都会做,她经常与丈夫接力挑猪灰。直到晚年,她仍然热爱劳动,整天忙个不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冬春季节经常坐在摇车前纺纱,右手扶着摇把,左手很优雅地把棉花条慢慢地往左上方拉出一条白色的弧线。她的动作实在是最美丽的艺术舞蹈。那时,家里人穿的衣服布料,都是她纺织的,基本上没有“洋布”衣裳。老寿星纺棉花时的那盏油灯,往往只点一根半明半暗的细灯草。长孙喜欢看课外书,可他的父亲不让看,于是,长孙假装说要温习功课,便坐在祖母身边看一些小说或连环画。这时,祖母便会把灯挑得亮一些,常常点上3根灯草。祖孙俩各得其所,成为他们最快乐的时光,由于老祖宗疼爱子孙,所有小辈们都叫她“亲娘”。

王庚娣是一个勤劳的人,由于丈夫过世早,因此,非但一切家务都落在她身上,还要织布、干农活,农闲时绞绳卖。王庚娣身板硬朗,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密布,满手老茧,手背皮肤多皱、干燥、闪闪发光。从未见她闲着的时候,总是风风火火地干着活,走路急急匆匆,与人说话从不停下脚步。虽然裹了小脚,但小伙子也很难跟上她的步伐。王庚娣勤劳一生,长孙至今都记得小时候深夜一觉醒来,祖母还在烛光下缝缝补补,铜板厚的补丁,每顶一针是多么的费力。困难时期祖王庚娣宁可自己吃野菜,吃树叶,有好吃的总是让孩子吃。

王庚娣对小辈的教育可谓谆谆善诱。子孙寻找工作时,老祖宗总是教育他们要学一门手艺,说行行出状元,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使子孙们从小就热爱工作,钻研技术,吃苦耐劳。在子孙的婚姻大事上,老祖宗总是讲贫富不重要,一定要注重人品,还要看对方父母是否有教养、是否厚道。老祖宗的教育,小辈受益匪浅。

王庚娣心胸开阔,宽宏大量,乐善好施。解放前见到乞丐上门,总是同情施舍,并说不要鄙视穷人,砖头瓦片也有翻身的日子,施舍不会致穷。对村上贫苦家庭的孩子串门玩耍,有好吃的总给他们,并说自己不吃不要紧,给别人吃了传四方,送人寒衣暖心房。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王庚娣以和为贵,婆媳之间、姑嫂之间、邻里之间都相处得很好,遇事以商讨相让为前提。并教育后代吃亏是福,得了人家好处要铭记,不要忘恩负义,厚道为人,正直做人。

王庚娣虽然没读过书,但心算很好,年轻时争一个月的工分都能靠肚算累计出来。平时她养成了敬惜字纸的习惯,家里的废旧报纸及破碎书页,都小心地收起来放好,从不让它们落在不干净的地方。

在小辈们印象中,王庚娣最突出的还是节俭。旧社会,王庚娣要养活这么多孩子,那滋味可想而知。她除了起早摸黑种好几亩薄田之外,只能节衣缩食,家里平时从来不吃肉。解放后,家庭逐然富裕起来,但王庚娣节俭的影响仍未散去,日常下饭的就是自家种的蔬菜。王庚娣对自己很克俭,但教导家人要盛情待客。每当宾客到她家,王庚娣必定要准备七八样菜。

王庚娣一生忠实践行了“三从”美德,在家从父、出门从夫、夫死从子。她的丈夫去世后,她一人承担了看管小辈们的事务,所以小辈们与她感情甚深,随着小辈们的长大成人立业成家,以及家庭环境尤其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王庚娣也十分乐意地享受着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

王庚娣一生与世无争,是不折不扣的好人。旧社会,她听从父母之命,尽管丈夫去世早,但她却忠贞如一,为丈夫守节至今。王庚娣长就一副慈眉善目,难得生气发火,小辈们都很喜欢她。因家里住房紧张,小辈们小时候抢着陪她住一间房睡一张床,每晚睡觉前小辈们都要关紧房门后再玩闹一场,王庚娣从不发火,有时小辈们的父母亲在门外呵斥,王庚娣反而还帮着打掩护。冬天气候干燥,农村条件差,加之洗澡换衣又不勤,皮肤便十分骚痒,小辈们最喜欢趴在祖母的腿上,享受着老人用温暖的手给挠痒痒,有时小辈们趴在她的腿上睡着了也不知道。小辈们都很喜欢老人,老人也非常疼爱他们。王庚娣虽然是旧社会的人,但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对男的、女的小辈们一视同仁地喜爱。亲戚买给她的水果糕点,宁愿放坏她也不舍得吃,非要等着几个小曾孙、小曾女回家一起享受。

王庚娣一生不敛财,却很节俭。小辈们记忆中老寿星没甚钱财,她的经济收入主要是儿孙们平时的孝敬看望时给的零花钱。老寿星的钱放得十分隐蔽而保险,一般都用手帕包裹两三层,再放入不常穿的衣服口袋,最后再压在箱底。她从不乱花钱,偶尔上街也只喝碗豆腐脑,即使小辈们随行,她也只是量力而行适当增加一点点开支,绝不会因疼爱小辈们而胡乱花钱。王庚娣穿着十分朴素,一件衣服打满了补丁仍舍不得扔掉。对于儿孙们的孝敬,她十分珍惜,经常自言自语地把这些视为她对小辈们疼爱的回报。

王庚娣生活习惯很好,一生无甚大病大痛,身体一直比较好。她几十年如一日早睡早起,保持适当劳动强度,即使晚年也要帮着扫扫地做做饭种种自留地,而且一直坚持自己衣服自己洗。王庚娣饭量很好,无论有菜无菜,虽然牙不好,但每顿必吃一至二碗白米饭,一生不喜喝粥,言其难以饱腹。兴致来时,她偶尔饮点红酒,看她红彤彤的脸,全家皆哄堂大乐。

王庚娣是无师自通的三级厨师,做的饭菜好吃得很,三桌五桌“小菜一碟”。王庚娣经常被人家请去操办喜宴,最多时十来桌,来不及就把儿媳妇们带去当下手。她家庭最愉快的一天是农历六月十七日,因为这天是老母亲的生日。这一天,万家子孙最忙最远也要赶回来,向老祖宗祝寿。子孙满堂团团围聚三大桌,稀奇的是办喜宴不请厨师,由老祖宗亲自操厨,小辈只当助手。这样年复一年,直到如今。

百岁人生,横跨了一个世纪,从旧中国到社会主义,也算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了,虽然她的小脚,告诉我们她生活在一个并不开放的时代,但是,她的晚年却着实体会到了改革开放所带给这个农村普通家庭的变化。王庚娣把一生都献给了这个家庭,用一生的爱给全家带来了的欢乐和幸福。对生活的态度她就坚信一个观点,平安是福,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

王庚娣的百年人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寻常百姓家的柴米油盐。母慈子孝,生活平淡而幸福、简单而美好。人们常说,国安享太平、家和万事兴,希望当今社会多一些这样的家庭。

每当母亲节来临之际,小辈们首先去孝敬老寿星,因为王庚娣在小辈们眼里是个伟大的“母亲”。

 

相关关键词: 母亲 华再清 王庚娣


相关文章
  • 三子女跪乞母亲莫离婚

    三子女跪乞母亲莫离婚

    2017-03-13

  • 父亲去世母亲拒抚养合议庭悉心调解七岁男孩重回母亲怀抱

    父亲去世母亲拒抚养合议庭悉心调解七岁男孩重回母亲怀抱

    2017-05-31

  • 男子带84岁妈骑摩托游西藏引质疑,回应称这是母亲一生梦想

    男子带84岁妈骑摩托游西藏引质疑,回应称这是母亲一生梦想

    2017-07-05

  • 好消息!这家医院给全市母亲免费体检啦!

    好消息!这家医院给全市母亲免费体检啦!

    2018-05-11

用户登录

注册会员享受:超低价格发稿       忘记密码



Copyright © 2013-2019  财通社软文推广平台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备20005723号-1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