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
俗话说得好,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廖俊波虽然走了,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意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榜样看齐,学习他信念坚定、忠诚于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心系群众、勤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敢于担当、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学习他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廉洁奉公、干净做事的高尚情操。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生命的内涵。品读廖俊波的先进事迹可以发现,从学校教师到从政为官,他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的确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尤为可贵的是,从基层干部到主政一方,他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同样对得起政和县23万父老乡亲。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一个干部的从政声誉到底怎样,不是看他在任时拿到了多少奖状、捧回了多少奖杯,也不是看他在任时报纸上留下了几次名、电视里出现了几次影,更不是看他在任时会议上怎么自吹自擂、报告里如何妙笔生花。恰恰相反,一个干部的口碑,往往要等离任或去世后,才能从闲谈的民意中找到答案。
干部生活在群众当中,工作在群众周围,他们好还是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而且,事实也一再证明,群众看干部基本不会看走眼。诸如焦裕禄、王伯祥、谷文昌、高德荣等等,都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好干部。这些在不同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代表,历经十几甚至几十年的岁月检验,依旧是鼓舞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毫无疑问,廖俊波也是这样的好官。作为“一线总指挥”,他一直把增进百姓福祉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在担任政和县委书记期间,该县财政收入从1.6亿元增加到4.9亿元,该县贫困人口脱贫率达69.1%。他用为官一任的业绩,兑现了造福一方的初心。地方发展的“领头羊”、同事眼里的“工作狂”、百姓心中的“贴心人”,这些不同的称谓,正是当地党员群众对廖俊波的由衷褒奖。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廖俊波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学习楷模,是践行“两学一做”的突出典范。对标典范,就是要在学习廖俊波同志的过程中,真正把“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内化于心。一心一意干事,真心真意对党,全心全意为民,从而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