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子”“绣”出扶贫“心”花样

来源: 2017-04-05 11:44:10

 

3月30日,宜宾市兴文县五星镇。早上8点,天空淅淅沥沥飘着雨,但大同村一组贫困户王宜祥干活的热情却没有受天气的影响。(四川日报,4月5日)

“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时候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绣”出了大方向。

“绣花精神”不仅为全国脱贫指明了方向,更为四川各地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心剂”,吹响了“集结号”。

扶贫“绣花”,看政府如何“穿针引线”。从泸州、宜宾、自贡的脱贫攻坚举措来看,“成立合作社”“开办农民夜校”这些“土方子”不仅不“新”,反而很“土”,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土方子”,所展现的却是“心”的举措。这个“心”既体现在村民“买牛不花钱”上,为村民解决了“开头难”,又体现在“每个贫困户每年5%的保底收入”上,为村民解决了“后顾之忧”;这个“心”既体现在“开办农民夜校”上,为村民培训专业知识技能,又体现在“建档立账”,随时掌握培训情况,有的放矢。

扶贫“绣花”,看群众如何“撸起袖子”。扶贫攻坚战的主角无疑是群众,只有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才能够真正打赢这场鏖战。无论是王宜祥还是范正祥,在面对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都没有选择“等靠要”,他们不是起早贪黑的割草喂牛,贷款建棚,就是“白+黑”似的白天劳动,晚上学习。他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改善,源于自身的坚强意志,是不依靠、不等待的劳动人民精神一步一步带着他们走出贫困。

脱贫攻坚战,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既要政府的“穿针引线”,从宏观层面上坚定思想、做好谋划,为困难群众脱贫做好指引;又要群众的“埋头苦干”,从微观层面上积极主动、做好做实,摆脱“等靠要”的“懒汉思想”,拿出勇于担当、敢于拼搏的劳动人民情怀。

 

相关关键词: 土方 花样


相关文章
  • “土方子”让“花”绣得更实在

    “土方子”让“花”绣得更实在

    2017-04-06

  • 以“松”为范,做“花样”干部

    以“松”为范,做“花样”干部

    2017-03-06

用户登录

注册会员享受:超低价格发稿       忘记密码



Copyright © 2013-2019  财通社软文推广平台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备20005723号-1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