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姊妹五个,儿女多,就想着给父亲办一场体面点的葬礼,街坊邻居都是熟人,办简陋了面子也过不去。”曾女士说。(4月3日华商报)
从新闻报道看,曾女士姊妹五个,确实给父亲办了一场体面的葬礼。比如,做法道士、乐队、哭丧团队一个都不少,追悼会后请了演艺团队表演,出殡那天有阵容庞大的古典、西洋乐队,甚至专门拉了一车“群众演员”。由此不难窥见,丧礼的标准有多高。只不过,再气派的葬礼,死者是看不见了,无非是给活人挣点脸面罢了。
当然,这场为街坊邻居称道的“大气”丧礼,其花销肯定不是个小数目。据账目反映,一场葬礼,3天流水席就吃了16万元,前后共花了40多万元。也就是说,如果平均分摊葬礼开支,曾女士至少要掏8万块为自己的面子买单。而这,对于一个年收入仅有4万的家庭来讲,即使不吃不喝,也要两年才能补上这个窟窿。
事实上,为了面子大操大办丧礼,已是当下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日前,记者在泉州永春县看到,有支送葬队伍沿着大街绵延数百米。一队数十人的西洋乐队奏着丧曲,夹杂其后的是身着各色制服的八音队、花圈队、车鼓队等。据一位围观市民说,闽南这边好面子重礼仪,基本上普通人婚丧嫁娶至少要花一二十万。
平心而论,丧事如何操办纯属个人自由,外人不该说三道四。但面对丧葬奢侈攀比歪风日趋严重的现实,笔者还是想奉劝一句,与其在死后办一场体面的葬礼,不如在生前多一点体贴的照顾。毕竟,葬礼的俭奢跟孝心的大小,并没有任何关系。树立厚养薄葬新观念,让老人安享晚年时光,正是孝子贤孙们应当恪守的孝道。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是衡量人们品行的一把标尺。子女有没有尽孝,不是看亲人去世后葬礼办得多么风光,而是看老人健在时照顾得究竟如何。如果平时对老人体贴入微,即使葬礼办得俭朴些,也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反之,倘若平时对老人不闻不问,哪怕花再多的钱往脸上贴金,也会被别人戳脊梁骨。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民政部2017年工作安排,今年将推动修订《殡葬管理条例》,加强殡葬服务机构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这一利好消息,让我们对刹住丧葬奢侈攀比歪风充满了期待。相信,修订后的《殡葬管理条例》,定能从制度设计和政策导向上,进一步推动文明、规范殡葬,引导公众移风易俗、节俭办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