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脱贫攻坚形势喜人,真扶贫、扶真贫是主流,但从扶贫部门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看,仍有个别地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比如,有的地方将经济条件较好、紧邻中心城镇和干线公路的小康村确定为贫困村,反倒是地方偏僻、贫困发生率高的“老大难”村被摘掉“贫困帽”。搞“数字脱贫”,将“贫困帽”张冠李戴,好处是减“贫”很容易、成效看得见。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影响极坏。(中国新闻网2017年3月21日)
目前尚未脱贫的贫困人口、贫困村,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匮乏的偏远地区,是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扶贫见效慢。二来,考核上也动了真格。比如,中央出台《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将干部政绩考核与扶贫成效挂钩,逐级签订脱贫责任状,脱贫任务完成得不好将被问责,同时明确规定,贫困县党政正职在完成脱贫任务前,原则上不得调离。这些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扶贫精准度,对个别地方搞“数字脱贫”是个警醒。
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县委脱贫攻坚工作的整体安排部署,主动作为,履职尽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为帮扶村解难事办实事,立足村情,科学规划,实施帮扶发展。建立强硬的乡、村两级脱贫攻坚的责任机制。并号召全县干部“动真格、注真情、扶真贫”,以铁的纪律压实干部责任,以铁的手腕提升干部作风,以铁的标准检验干部业绩,确保扶贫扶到贫困户、扶贫扶到关键处、扶贫扶到点子上,达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完成我县顺利“摘帽”,并鼓励各乡镇加大脱贫工作力度,提前谋划,强化措施,其他贫困村成熟一个,申报一个,初验一个。加大督查问责力度。乡镇承担主体责任,帮扶单位承担帮扶责任,要倾注真情、尽心尽力建立切实可行的帮扶责任机制,做到认真商讨每户的结对帮扶办法,真帮真扶,不得弄虚作假。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根据督查结果或审计的成果提出资金拨付计划,再由资金整合工作小组按程序拨付资金。同时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监管,确保资金用到实处,不搞锦上添花,只保刚性支出,坚决防止挪用、套用资金现象。
在2016年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回头看”整改工作为契机,以全新的状态、更高的要求、更实的作风,做好2017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问题集中整改为具体抓手,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撸起袖子”对全县脱贫攻坚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一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大排查,进行一次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排雷式大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