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天坛公园免费厕纸被部分游客“打包”带走的现象引发网友关注。园方对此现象如何监管?过度取纸现象为何多发生于老人身上?城市中的公共设施种类越来越多,民众的文明意识如何跟上?(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
免费厕纸过度使用的事件不是个例,北京的一些商场提供免费厕纸后,一大卷纸不到一小时就用光,因此商场只能控制数量,每日只提供一到两卷厕纸;广州天河区为全区公厕配备了厕纸后,不少公厕的卷纸被顺走、拿走或浪费,甚至有人一次抽下一米多的厕纸。在天气炎热时,到各大商场纳凉者有之;在搞活动促销时,超市里争先恐后者有之;在免费赠送时,街头巷尾人头攒动者有之。之类种种,屡见不鲜,并以老人居多。我们并不能简单把这种现象的包袱甩给老人,老人是由于当年的生活条件过于贫苦,因而形成了一种习惯,能够有免费可拿时,他们就是会去拿。更主要的原因是城市发展运行中所后产生的便民新设施、新事物正考验着每一个市民的公共意识,“免费”正随时成为整个社会公共文明意识的试金石。
很多媒体、专家甚至“免费”产品提供方都提出,要采取更好的手段和形式去加强管理。这固然能达到目的,但又未免少了一丝人情味。当我们的生活处处都被规则笼罩时,生活的那一丝温暖、那一处感动又在何处?因此,在这个交流更顺畅、物质更共享的时代,培养公众的公共文明意识、社会道德意识,让公众约束自己的行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现代文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