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蛀虫”钻出的贪腐通道需制度封闭

来源: 2017-02-15 14:26:03

 一名曾掌管县级市林业、住建两个系统的科级干部,在7年时间里,逐渐沦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界蛀虫”,其“贪龄”长达7年,案值近300万元,平均每年都有40万元以上“额外收入”。 (2月7日  四川日报)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敢侵吞“一日一钱”是小恶,但“千日千钱”便成了大恶。莫儒钊利用其担任海南省万宁市林业局局长、万宁市住建局局长(正科级)的职务便利,每年都有40万元以上“额外收入”,但都是靠7年的贪腐所得,成为名副其实的“跨界蛀虫”。
莫儒钊其实只是小小的科级干部,但居当地林业、住建这两个重要系统的领导,手上掌握的资源不可小觑。商人、老板正是盯到了“莫儒钊”等在当地掌握重要部门的权力和资源,奉上准备好的糖衣炮弹,逐步击退“莫儒钊”等的防线,促使“莫儒钊”等丧失为官为政的底线。这个“跨界蛀虫”从最小的红包、现金收起,从一个岗位到另一个岗位,不收手、收心,在当地形成了“找老莫办事,送钱就成,这已经成为当时的潜规则。”
每一个领导干部的成长都是从做基层、最平凡的岗位做起,都是直接面对过群众的,应该明白为官的使命和职责。“跨界蛀虫”多年的违纪违规行为中,监督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当缺乏有力监督时,“小鬼当家”就易沦为“小官大腐”。
莫儒钊的“跨界蛀虫”问题,再次表明制度和规矩对于一个官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制度和规矩不跟上,监督就形同虚设,任何一个失去防线、退守底线的领导干部都可能朝着“跨界蛀虫”的方向变质。
防范“跨界蛀虫”现象,要从制度、管理等方面扎紧制度篱笆。制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规范权力运行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以制度为纲、以纪律为尺,抓早抓小,管到位、严到份,才能杜绝贪腐生根发芽,才能做到对党员干部的真正爱护。同时,为官者要自觉“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坚守廉政底线。
 
 

相关关键词: 蛀虫 通道 制度


相关文章
  • 让“部长通道”通到基层

    让“部长通道”通到基层

    2017-03-15

  • 让“部长通道”通到基层

    让“部长通道”通到基层

    2017-03-16

  • 玉山交警开辟“绿色通道”服务春耕备耕生产

    玉山交警开辟“绿色通道”服务春耕备耕生产

    2017-04-10

  • 通道交通便民利民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通道交通便民利民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2017-04-17

  • 清流法院利用“绿色通道”对不良企业采取快审快结

    清流法院利用“绿色通道”对不良企业采取快审快结

    2017-04-25

用户登录

注册会员享受:超低价格发稿       忘记密码



Copyright © 2013-2019  财通社软文推广平台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备20005723号-1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