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起步时4个认知层面的束缚
1、不要把大脑当硬盘
我的执念:
我总是想把一些东西完全学会了,才觉得自己有资格分享,我觉得我印象笔记中的东西背会了才能写好文章。
这就陷入了,为了生产知识而生产知识的困局中,就是因为我从心里没有真正想清楚”分享知识“这事是用来干嘛的。
话说回来,你有没有想过当你分享知识时,你的目的是什么
——发行信任。
这点非常重要,对于当时的我真的是一根救命稻草,我是在对这点开悟了以后,IP才开始“见钱”的,这也是影响变现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2、听话照做——基础没打好,不要谈灵活性
所有的方法和道理,要想深入骨髓,必须去亲身实践。
但人总觉得自己是全能的,总是想自己做点什么,这个时候要听话、照做、别发挥。
像数学家推理出一个公式很难,但你只需要学会这个公式,带入关键变量,就能快速得出结果,如果你不把公式学会就去自己干,那你可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学习很多不赚钱的事情。
灵活的前提是,你必须清晰的知道规则是什么,并且可以熟练运用这些这些规则,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发挥自己的特点,触类旁通,引入灵活性。
这句话对我来说的另一个价值是,当我要做一件事,这件事需要自己鼓起很大的心劲去发挥的时候,我就会很心累,拖延症不想去做这件事,但是如果让我“听话照做执行别发挥”,我对这件事反感的情绪就没那么严重,不会很心累。
3、突破——路越走越宽的前提,是你自己懂得开门
但凡肉体凡胎,一生有千百种遗憾,诸多种种,大抵都可归于这六个字:对不起,我害怕。
所以追求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追求所谓的“安全感”,人的天花板是他不敢放弃的东西。
比如一般人面临挑战的时候, 只要想到以下任何一点:
我要是这个事没做成,别人怎么看我?
自己的水平还不够怎么给别人分享?
用心写出的内容,没人看怎么办?
如果有人看了,吐槽我怎么办?
这个内容没有满足用户需求,不就白写了?
收钱了,客户觉得我的产品不值怎么办?
然后就over了,就到这了就恐惧了,行动就到此为止了。
做IP的路上要面临的突破考验更多,尤其是一个人做的时候,位置越高,秘诀就越简单,就是需要“突破”。
你可以选择不尝试、不突破,不把自己置于可能失败风险的环境当中,会比较少机会去面临这个风险,但你永远也走不上那个成功的闭环。
失败的经验才能决定你对物质和商业的理解,对失败的态度,基本上就决定了你接下来可以走多远,决定了你有没有机会发挥你的潜能。
一旦突破以后,回过头再看,失败真不算回事,人生本身就是起起伏伏,大方向对就可以。
至于那些虚荣、执念是最靠不住的,只有钱才是永远的安全感,束缚自己赚钱的所谓的安全感,恰恰是最不安全的。
4、设置门槛
很多IP越做越廉价,就是因为不敢谈钱,你应该给自己的时间定价,而不是经常被人“莫名其妙地白白占用时间”。经验之谈,因为我之前就是其中一个。
做个人 IP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各式各样的应对方法,但唯独不要让自己被“贱用”,一定要设置门槛,虽然用“付费”来做门槛很功利,虽然有些人一提到付费就会说你在割他韭菜,但没有门槛的社交真的很难产生价值。
六、最后
前段时间跟一个粉丝聊天:
这段对话让我明白了两个道理,在这里也想给大家分享一下:
1、永远要想办法分清事实与看法之间的区别。
一件事情往往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只有“实干”并且“赚到钱”,你对一件事情的认知才能越来越接近真实,你做的事情才能越来越容易落地。
为什么很多人想通了很多道理,却依然没有赚到钱?每个人做选择的基础就是他的价值观,如果你没有一个成熟可落地的价值观,那这个选择大概率是不靠谱的,
所以没赚钱的时候,所以别总“脑上谈兵”,实践才是检验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立刻马上开始赚钱,从第1个10块钱开始赚,从100块钱开始赚。
如果我们连100块都没赚到,张口闭口看法不断,跟小孩子流鼻涕吹牛逼没什么两样。
大佬之所以每一步都可以踩准每一个关键点,就是因为他的价值观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非常接近真实,所以非常容易落地。
这就是区别。
2、保持空杯心态
知识越贫乏,你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当你固执己见时,不妨提醒自己,也许你的固执里藏着对某方面低水平的认知。
放下偏见,看不懂的东西先别下结论,去请教、去琢磨,开始钻研了总是能找到值得操作的东西……偏见会让你错过很多机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