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准扶贫攻坚克难中,如何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河南省沈丘县,时刻保持让鲜红的党旗飘扬在扶贫第一线,激活精准扶贫“一盘棋”。(5月31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古代军旗是军队行军方向、指挥机关所在地的代表,军旗军旗在,部队的灵魂就在。只要旗帜不到,战士士气就不倒,就能坚持作战。
而今天,旗帜依然有鼓舞士气的作用,它代表了信仰的方向。我们全面小康的建成,我们的扶贫攻坚都需要一面旗帜。而“党旗”非仅指一面旗帜,更是党员、党支部的化身,是百姓心中的太阳,有“党旗”的地方就有希望和温暖。
扶贫攻坚涉及面广人多,尤需统筹好“一盘旗”,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而“党旗”是协调各方的润滑剂,唯有融入扶贫一线,感知群众疾苦,为群众树立奋斗的方向,才能激发扶贫攻坚力量。河南沉丘县在做群众的“党旗”方面,为大家树立了一个榜样。
好支部亦要谋好发展。卞路口乡肖门村依托村党支部,在合作社发展的基础上,利用扶贫资金建起了50个蔬菜大棚。党员干部全程搞好服务,定期聘请农业专家给予技术指导,统种统购统销,搭建直采平台。村民们感慨地说:“给钱给物,更要给个好支部!”好支部在扶贫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作为“党旗”的支部,走到生产一线,带领群众一起干,并全程服务,坚定了群众扶贫攻坚的信心,真正做到了与民同频共振。
党员干部当好“领路人”。石槽集乡王湖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新华带领村党员干部流转土地,创办了新天地果蔬专业合作社。诚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当下,火车要想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同样,要想基层困难群众产业发展的好,更需要党员干部真抓实干,为群众谋思路、出点子,成为“党旗”,让群众深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我们的党员干部、党组织在和大家一起攻坚克难。只要跟“党旗”走,致富奔康就有盼头。
党员干部亦当团结群众。历来,我党重视党群关系,把老百姓喻为土壤和水,把党员干部视为种子和鱼。“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引领沈丘县致富新模式。是党支部主动与合作社、贫困户紧紧团结在一起,结出的硕果。事实证明,唯有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并做好群众坚强的后盾,让基层困难群众的在致富奔康路上不觉痛苦、孤独,即使有泪,想到党支部与自己同在,必会信心百倍。毕竟,群众都把我们党比喻为太阳。作为群众的希望之光,应该为百姓树立起致富希望,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因地制宜的开展产业帮扶,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与民实惠,群众的“党旗”才会永远在群众心中飘扬。
心无百姓莫为官。既然选择做群众的“党旗”,就当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入山林”的决心,抓实做细扶贫攻坚工作,努力办实基层困难群众的“心事”,让群众心中永远有一面希望的“旗帜”,努力的奋斗,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