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莫学“巧”

来源: 2017-05-17 17:40:33

 

明代官员吕坤在任山西巡抚时著书《实政录》,书中将官员按好坏分为八类,其中,排名第七的为“巧宦”。这类官员实实在在的政事不办,只知粉饰太平,伪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地方上军民的事情毫无作为,唯念念不忘自己的私利;对下颐指气使,对上却奴颜婢膝,极尽讨好之能事。(人民日报,5月16日)

“巧”官之“巧”为“工巧”“机巧”,这样的“巧”是缺乏担当精神、缺乏主动干事意识的表现,何谈“干部为民请命”,更不要说“为民干实事”了。“为官避事平身耻”习总书记曾在多次干部会议上强调,而这样的“巧官”显然与组织的要求大相径庭,于国于民绝非幸事。因此,为官莫学“巧”,须知“无为者”定然“无位”;为官莫学“巧”,“巧宦”定然误国误民。

“巧官”做人看似八面玲珑,实则作风虚浮。“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巧官”却正好相反,他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人机巧,跟谁都好像有交情,在机关内好像混得如鱼得水,和谁都能滔滔不绝,但其实就是作风虚浮,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为官哲学,做人游离于表明,作风不就“实”只务“虚”,久而久之,自觉升迁无望,忘却从政初心,成为典型的“巧官”“官油子”。

“巧官”做事看似有板有眼,实则有“板”有“演”。“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巧官在做事上却恰恰相反,为了表现对“人民”的“关心”,他们大行“摆拍”之事;为了讨好上级,他们人前人后两张皮,表里不一;干事时,摆资历,拈轻怕重,任务重时“梭边边”,靠边站;遇到问题,走走过场,做做样子,做事虚浮可见一斑。

因此,作为党的干部,“巧官”之“巧”不可取,“机巧干部”迟早会被驱逐出党的队伍。广大的党员干部眼睛是雪亮的,我们的组织部门考核干部的机制也是日趋完善的,揭开“巧干部”伪善的“面具”,让真正“实起来、严起来”的干部“有为”更“有位”是时代赋予党组织的要求,更是党宗旨意识的客观选择。为官莫学“巧官”之“巧”,人民群众是不会轻易被“忽悠”的,正如《人民的名义》结尾处沙瑞金书记所说:“无论你做什么工作,无论你职位高低,总有退下来的一天,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人民就是你我他”。只有永怀爱民之心,做好利民之事,行好为民之责,摈弃“巧官之巧”,脱离浮躁之风,践行为官之实,才能真正成为受民所托,受党信任的好干部,经得起时间检验受得起党给予的重任。

 

相关关键词: 莫学


相关文章
  • 莫学“托举哥”,错误动作会丧命

    莫学“托举哥”,错误动作会丧命

    2017-03-08

用户登录

注册会员享受:超低价格发稿       忘记密码



Copyright © 2013-2019  财通社软文推广平台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备20005723号-1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