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立志向上向美向善“三部曲”

来源: 2017-05-05 08:55:31

 

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本科二年级2班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上,对大家树立远大的志向表示肯定。他说,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5月3日中国青年网)

志向是灯塔,古往今来备受推崇。从《论语·子罕》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到墨子《修身》中言“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再到王勃《滕王阁序》的:“老当益壮,宁移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再到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志向无论对于队伍建设、智慧显达,还是整个人生成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十三五”发展的关键之际,在实现“四个全面”的重要之时,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期,我们的党和国家需要有志青年,总之“志当存高远”。而立什么样的志,立志做什么,今习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青年立大志做事,不立志做大官”,为广大青年提供了立志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场合对青年树立选大志向提出了殷切希望。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当代大学生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2015年7月24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这十六字。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要求从“八字真经”到“十六字诀”,可见其对青年期望之深。

立志固然好,是求进的表现。但是,笔者以为立志求上是不够的,还需向善向美。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焦裕禄用自己行动成就了其“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为民志愿。李保国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见不得老百姓穷。立志要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寻找破解之道。最后成其了“太行新愚公,科技财神”。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孙家栋,少年勤学立志,青年担纲,被誉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多个“第一”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由此看来,树立远大志向,只有坚守好向美、向善才能成其大事。

然而,现实生活中,不乏党员干部向上却不向善、向美。他们渴望权利、丰厚物质,让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泛滥。却忽略了向上的本质是要向着善良、美好,为着人民群众的“业保医教,衣食住行”不懈奋斗、努力。比如近日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公安厅长祁同伟,积极向上,从一名普通公务员到缉毒英雄,再到公安厅长。然而在其过程中却私欲膨胀,欲壑难填,大搞权力寻租,为自己家人牟利,破坏司法公正,最终踏上不归路。向上偏离向美、向善的初衷。原彭州市“高白帅”副市长杜浒,35岁成为副厅级干部,39岁政治生命戛然而止。他曾经也是翩翩少年,梦想挥斥方遒,指点江上,但是在向上过程,背离向美、向善的初衷,不惜铤而走险,致不慎“坠落”。古谚说道:学来的东西没有践行理想爱好,造福于社会,却成了自己作奸犯科的挡箭牌,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这是最讽刺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权利只是人民赋予党员干部服务的工具。因此,党员干部应立 “甘为民仆耻为官”的大志,树“俯首甘为孺子牛”为民之心,立志做大事,不做大官,积极向上、向美、向善,不做损害国家、人民群众的坏事,始终保持忧民、爱民、敬民之心。

立志不偏离向上、向美、向善的“同心圆”,笔者以为尤需把握“三部曲”。

一曲,学习求知,深学细照。一方面,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百姓诉求的不断增多,为党员干部的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如果没有博才厚学,临大事怎能为百姓解忧舒心呢。另一方面,社会进步,思想价值多元化,作为党员干部应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自洁,保持先进、纯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思想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党员干部应该向标杆学习、向书本学习,学习党规党章,学习系列讲话,增强自己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格局意识、看齐意识,为思想保鲜,倒逼自己慎思、笃行,常态化的照镜子、正衣冠,发现病症,及时医治,让自己思想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身心与百姓始终血肉相连,始终走在向上、向美、向善的道路之上。

二曲,涵养情趣,塑幽兰心。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道:“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将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党员干部的生活情趣不仅仅代表的是个人,更是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往贪腐案的“小赌怡情”,却打开了“千里之堤”的缺口,进而一发不可收拾。玩物丧志、觥筹交错。雅爱“走样”,成为糖衣炮弹的攻击点,狠狠的掌掴了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干部的生活情趣、兴趣爱好应该是健康而不是媚俗的,是清廉的而不是污秽的。毛泽爱好游泳、贺龙爱好打篮球,习近平总书记爱好读书,焦裕禄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伶官传序》写道:“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党员干部涵养自己健康的生活、爱好情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对党员干部8小时之外的监管,引导其形成健康生活情趣,塑造空谷幽兰之心,做到清新脱俗,志向才能向上、向美、向善,不偏不奇。

三曲,泥腿传情,同频共振。自古以来,我们的历史先辈还是现代的革命先烈都非常重视群众基础,把百姓视为水、土地,党员干部比为种子和鱼,因此党员干部应当紧密的与百姓团结起来。贾谊《过秦论》写道“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如果政府仁义不施,民心会尽失,天下会揭竿而起。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我们的百姓为赢的国家胜利,不惜抛弃妻子,到战争前线,抛头颅,洒热血。革命根据地后方,我们的百姓默默无闻的为革命战士供给粮食、布匹等,百姓的恩情不能忘。《谏太宗十诗疏》写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百姓是国家根基,重视百姓所需所盼,百姓的利益不能疏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员干部有责任和义务为百姓利益奔走呼啸。党员干部应俯身接地气,把自己始终置身室外,能在现场的就不要在会场,走到田间地头,走到其房前屋后,看看百姓种的是什么,看看百姓房屋是否安全。走进厨房、卧室,揭开锅盖,看看百姓吃的好不好,揭开被子,看看百姓睡的暖不暖,听听百姓的声音,与百姓同频共振,感同身受,激发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感,始终不忘初心,在为官道路上不忘百姓福祉,积极向上、向善、向美,初心之志才不会“脱轨”。

印度言语说“等一等身后的灵魂”,所以作为党员干部在追逐向上的同时,也要适当停下脚步,想一想自己的灵魂在哪里。花儿为什么总是那么美?因为它积极探头向上,却不忘向着美丽灿烂的阳光,所以才会开的灿烂、美丽无比。党员干部应像花儿一样,在向上的过程中不忘向美、向善,勿易初心之志,始终行使在向上向美向善的“同心圆”上。

 

相关关键词: 三部曲 青年


相关文章
  •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 “关键”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 “关键”

    2017-05-22

用户登录

注册会员享受:超低价格发稿       忘记密码



Copyright © 2013-2019  财通社软文推广平台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备20005723号-1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