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中,光明区区长孙连城被设定为为官不为的代表性官员,光明区信访局的“跪式窗口”不但给全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更是在现实中掀起一股舆论风暴,导致全国各地的现实版“跪式窗口”纷纷被曝光。鄱阳县凰岗镇辖内有一座危桥,村民称会随时坍塌。4月21日,中国江西网记者和县水利局联系并反映情况时,遭多部门推诿,其中一名建设管理股程股长竟称没有公车没办法下乡。报道刊发后,当地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痛批县水利局“孙连城”式工作作风。(2017年4月23日中国江西网)
这篇报道出来后,对于这位官员称“没公车没办法下乡”,网上对此一片骂声,把这一官员说成是“孙连城”式的官员,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懒政行为。最终这位官员可能面临着被严肃处理的命运。
这位官员的“没公车没办法下乡”确实有可恨之处,说明其只考虑个人利益,拿着车补却不愿意下乡,把人民群众的安危抛到脑后。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位官员只是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可能代表了很多官员的想法。换了其他官员,嘴上可能不会直接把内心的这个想法说出来,而是答应得好好的,但真正去不去那就另当别论了。
因为没有公车,所以没办法下乡,在这位官员眼里,这样的逻辑理所当然,无懈可击,但是在公众的眼里,却成为官员不作为最为生动、形象的演绎。国家之所以要给一些部门单位配备公车,是为了能够让这些部门单位更好地落实自己的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但是公车并不是领导干部落实工作、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的先决条件。换句话说,即便没有公车,该干的工作还是要干,该尽的职责也还是要尽,该有的服务也还是要有。如果官员真正心系百姓安全利益,无论采用什么交通方式,总能抵达危桥所在的地方,也总能抵达老百姓的内心。
既然当地领导痛批此为“孙连城”式工作作风,而纪委也已介入调查。那么,如果情况属实,不妨也学学《人民的名义》中京州市委及达康书记的做法,让其“无私无畏”变成“对纪有畏”,狠狠杀杀懒政风。这既是对懒政作风的惩治,给广大民众和社会舆论一个交待;与此同时,也给其他公务人员一个善意的提醒。
相关关键词: 在其位不谋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