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成都市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共享单车管理的工作方案》,将规范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和骑行市民。制定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管理办法,企业投放情况、车辆信息、运行数据等实时共享。针对使用市民,也将建立信誉制度,乱停乱放、闯红灯等将在平台记录。如用户发生违章行为,平台将通报,如果发生多次,名字会从平台剔除,该用户不能再使用共享单车。(据4月19日《成都商报》)
目前,资阳也引入了共享单车。共享单车作为新生事物,从登陆资阳开始便频上本地热搜,在契合绿色低碳出行理念下,让资阳市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这个共享单车为资阳市民带来的“福利”。但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必定是曲折的。近日,就有不少关于共享单车的谣言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APP上散播:共享单车被扔河里?市民骑电瓶车“偷”单车?这些让不少网友感叹“资阳人的素质令人捉急”。经过对事情的了解这些都是误会和谣言。要解决共享单车在城市遭遇的这些烦恼,政府、企业、市民这三方其实应该共同参与。从而实现对共享单车的共治共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践行自律、他律与互律制度建设,是共享单车规范发展的当务之急。
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呈现快速发展之势,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据预测至2020年,共享经济将占总体经济10%。共享经济乃是对商品和服务的分享利用,天生具有信用基因,亦需要社会信用体系的配合,社会信用环境越好,也就越有利于共享经济发展。现在共享经济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监管,一个是信用。很多共享经济都是新东西,之前没有监管,一旦被监管,很容易对业务形成阻碍。但是不监管,同样容易遇到问题,引发消费者的担心。目前我国信用环境太薄弱,失信行为盛行,好人吃亏的事太常见,征信体系的短板已成为“拦路虎”,需要借助共享单车的发展势头,大力普及信用知识,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