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脱贫攻坚存在着‘跑死县干部、累死乡干部、闲死贫困户’的状况,你们觉得正常吗?”白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松吉尼玛的话引得台下听众阵阵大笑。笑过之后,有人低头沉思。这样的尴尬场景在脱贫攻坚战中并不是个例,其它地方也有发生。
前不久,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范小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批评一些贫困地区出现“等靠要”思想。他指出,躺在政府的身上,靠政府补贴达到全面小康,这种脱贫和小康难以持续。我们要看到,一些贫困群众在获得政策强力支持的同时,也滋生了“等靠要”的懒惰思想,如果任由这种思想蔓延,脱贫攻坚将变得更加困难,而脱贫后返贫则如雨后春笋。
如何摆脱这种坐等“天上掉馅饼”的思想怪圈,甩掉贫困群众身上“刘阿斗”的影子,关键就要解决思想问题,从贫困群众思想下手,认真查找产生“等靠要”思想的原因,把好脉,找准病根子,依病开方,彻底解决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问题,激发内生动力。
把好脉,就要理清楚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产生的内在原因。是他们认为扶贫就是救济,政府直接给钱给物;还是以为脱贫是政府官员的事,政府就该包揽一切;是因为对扶贫政策不了解,认为这是一棵长久的摇钱树,要多少,给多少;还是因为懒惰依赖,贪图享乐,以领政府扶贫款为荣;亦或是因为对脱贫没有信心,认为脱贫可望而不可及。破解“等靠要”思想,事关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我们必须要找准关问题键,个个击破。
开好方,就要给出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产生的破解办法。扶贫党员干部要把贫困群众当做自己的家人,做到常沟通,常交流,以心交心,深入了解掌握不同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产生的原因,因户施策,因人指导,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精确诊治思想顽疾,让贫困群众积极主动投入到脱贫工作中,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强力量。
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我们不仅要做好物质扶贫,更要做好思想扶贫。送志气、送信心、送胆量, 彻底击破“等靠要”思想的束缚,迈开脚步向前走,让弱鸟先飞,至贫先富不在是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