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管制才是缓解医患矛盾的“灵丹妙药”

来源: 2017-04-24 18:32:45

 

近年来医患矛盾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看病难、看病贵”、医药回扣、红包问题以及医患冲突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推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医疗需要也大幅增加,然而医疗供给侧的计划经济特征与医疗需求侧的市场经济特性扭曲了医疗市场的结构稳定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放松医疗市场管制,降低医疗市场准入门槛,转变政府在医疗市场中的职能职责,这是有效缓解医患矛盾的不二法宝。

“看病难”“看病贵”是一对矛盾,在市场条件下其实不可能同时存在的。“看病难”是消费者对医疗需求量大、供不应求,即医疗服务价格一定是相对较低的,就不应该“看病贵”;“看病贵”是价格高,市场规律必然导致医疗服务需求减少,就不应该存在“看病难”现象。因此,“看病难”与“看病贵”同时存在必然是价格机制扭曲、市场破坏之过。

从需求一方来看,三十多年年均9%的高速增长,人均国民收入大幅提高,必然导致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大幅增加。医改前,人们必须到单位所在的卫生所或医院治病,只有经过单位批准才能到更大医院就诊。2009年开始的医改推动医保在市省层面统筹起来,虽然只是指定的医保医院,但毕竟患者有了一定的医疗选择权,医保的钱除了医疗以外别无他用,患者倾向于多花钱,放大了医疗需求。

从供给一方来看,由于医疗服务存在进入管制,审批手续繁杂,民营医疗机构数量严重不足,并且很多民营医疗机构不被纳入医保体系,并且民营医疗机构通常存在的人力资本积累不够,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吸引度不够,使得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发展严重滞后,医疗服务市场供给相对不足。

一边是需求大幅增长,一边是供给被压制,“看病难、看病贵”由此产生,但这不是市场化的错,而是市场化不彻底的错;不是政府干预做少了,恰恰是政府干预太多了,干扰了市场的正常运行。

医疗市场的确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以此相关的供方诱导消费等行为,医疗卫生产品既不是简单的公共产品,也不是简单的私人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准公共产品既可以由政府提供又可以由民间非营利组织提供。因此,在供需结构失衡的医疗市场应秉持一个开放姿态,允许任何人、任何机构都可以参与并提供包括公共物品在内的医疗服务。

对此,必须继续深化公立医院的转型与改革,推动公立医院坚持公益目标导向,对进入市场的公立医院进行民营化改造,严格分清财政投入主次,财政投入的对象主要是纯公共产品,其次才是准公共产品。要切实放松民营医疗机构的进入管制,大力引进包括私立的公益性医院、私立的营利性医院、外资医院、私人门诊等医疗机构,并给予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相关关键词:


相关文章

用户登录

注册会员享受:超低价格发稿       忘记密码



Copyright © 2013-2019  财通社软文推广平台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备20005723号-1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