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开展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的情况,并公布《人民法院规范执行行为“十个严禁”》。(人民网,4月20日)
2017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之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见效之年。昨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旨在规范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行为的“十个严禁”,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敢于向自己“开刀”、坚决维护法律威严的决心和勇气。
多年以来,法院执行难、执行人员“推诿扯皮”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造成了严重阻碍。此次,《人民法院规范执行行为“十个严禁”》的发布,对于规范法院工作人员的执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十个严禁”能有效解决执行难的问题。据悉,此次出台的“十个严禁”包含了严禁在办理执行案件过程中“冷硬横推”、消极执行、拖延执行、选择性执行,严禁“吃拿卡要”或让当事人承担不应由其承担的费用,严禁充当诉讼掮客、违规过问案件及泄露工作秘密等。这些被划入“禁区”的行为,都是曾经严重阻碍司法公正、影响社会公义、饱受群众诟病的老问题。“十个严禁”既为法院工作人员划清了“红线”,明确了什么可以为、什么不能为,更能够提高了法院的执行效率,加强执法力度。
“十个严禁”能够有效整饬队伍,照亮“灯下黑”。建设一支能啃硬骨头、能抵挡诱惑的司法队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十个严禁”要求,司法队伍的建设必须以铁的手腕、零容忍的态度、长效高压的态势,严厉的措施来狠杀不规范行为,坚决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执行人员,将这些妨碍司法公平公正的“害群之马”清理出司法队伍,保持司法队伍的健康、纯净与活力。
“十个严禁”是最高人民法院完善司法顶层设计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制建设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最高人民法院敢于“刀口向内”拿自己“开刀”,从最硬、最难啃的骨头上下功夫,足以表明最高法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强信心。同时,这种勇气,这种决心也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法治建设中来,注入了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