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岂能顺手牵走“扶贫羊”?

来源: 2017-04-14 16:13:48

 

在甘肃省漳县金钟镇尖子村发生了一件蹊跷事——本应投放给50户贫困户的200只扶贫羊,却进了村党支部书记入股的养殖合作社,贫困户连根羊毛都没看到。(4月1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据报道,甘肃尖子村本应该发放给贫困户的200头羊,却被村书记中饱私囊,并且还能长时间的“瞒天过海”。原来是编造了项目良种羊投放花名册和50户贫困户的联户养殖协议,就这样“纸来纸往”就让扶贫羊“不翼而飞”,全都揽入自家羊圈,以致于几年过去村民连羊毛都没见过。笔者不禁感叹,村支书岂能顺手牵走“扶贫羊”?

为了让贫困县、贫困户尽快脱贫“摘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下“苦功”,关乎国计民生的项目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基层群众身边。然而,全国上下都在牟足了力气大干一场的大局势下,在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这些能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救命钱”却在一些干部眼中变成了“唐僧肉”,竟然出现扶贫羊“不翼而飞”的事件,着实让人惊愕。

俗话说“一颗螺蛳打坏一锅汤”。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贪腐问题,中纪委实名曝光了一批批典型案例,彰显了打击扶贫领域腐败的决心。然而,个别基层村组干部总想寻着机会分而食之,哪怕咬上一口也是好的。于是,这些扶农助农补助金在“最后一公路”处被截留的现象时有发生。其结果非常严重,扶贫领域贪腐造成的损失已不可挽回,扶贫领域贪污腐败耽误了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侵蚀了群众对扶贫政策红利的“获得感”、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回顾整个事件,相关人员已经收到了应有的惩罚。可是,这并不代表着事件的结束,它的警示意义应该被再次放大,引以为戒。笔者以为,村支书“顺手牵羊”的行为固然令人忿恨,但是这扶贫羊“不翼而飞”更折射出了监管存有漏洞,值得警醒。 因此,若要避免再次发生扶贫羊“不翼而飞”的蹊跷事,就得堵住监管漏洞。一方面上级部门要加强对扶贫项目、账目的审计、督导,确保扶贫工作落地;另一方面要真正把扶贫工作纳入监控范围,彻底堵住暗箱操作的可能。唯有此,方可“对症下药”,监督“药到病除”。

 

相关关键词: 村支书


相关文章

用户登录

注册会员享受:超低价格发稿       忘记密码



Copyright © 2013-2019  财通社软文推广平台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备20005723号-1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