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三度”尺,“乱象”无处藏

来源: 2017-04-06 14:40:36

 

“来者都是客,吃一点、喝一点不是什么大事”“你请我吃”“我请你玩”……翻看各地纪委通报的典型案例,在反“四风”高压下,一些地方仍存在违规公务接待乱象。个别地方、部门和单位把规定当“摆设”,视标准为“橡皮”,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人民网4月4日电)

“矿泉水瓶装茅台、农家院里洗桑拿、胡辣汤里藏鲍鱼”,公务接待乱象频生,“雾霾重重”。《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公务接待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并对公务接待标准进行了明确规范。但仍有部分干部心存侥幸,表面低调,暗地里却变本加厉、我行我素、“顶风作案”,借公务接待“明修栈道”,实假公济私“暗度陈仓”。

组织“公务”接待,标准要有尺度。

“饭桌礼仪”这种交流方式已被大众所接受。适度的公务接待,能深化沟通,增进了解,交流情感,团结友谊。但过度甚至是无度的接待,常存在公款浪费、乱支、挪用等违法违纪问题,不仅滋生了腐败,也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恶劣的影响。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勤俭立国,百姓拥戴,骄奢淫逸,自取灭亡。”组织公务接待应遵风俗有礼节,也要按标准有尺度,依规矩做好接待,做到“马蹄刀瓢里切菜,滴水也不漏”,珍惜“一厘一毫”,发扬勤俭节约。

拒绝“人情”接待,自身要有硬度。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饭局不都是儒雅风流地“兰亭会”,也可能是危机四伏地“鸿门宴”。“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干部要讲话硬气,就要理清“朋友圈”,拒吃“人情饭”,不收“意外财”,交往中谨言慎行,防微杜渐,才不被投机取巧之人“围猎”。不贪“一时之欢”,不留“一世之患”。明晓“拒绝”之道,懂得“无欲则刚”,锻造“不破金身”,方能“遇邪撞恶不低头,堂堂正正走一生”。

杜绝“超标”接待,监管要有力度。

“监督,就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杜绝“超标”,就要进一步建章立制,深入抓好防控,严格报销审核,不给“有心人”“留空子”。纪委、审计等部门要扎实推进专项费用督查,加大检查密度、夯实防患强度、提升监管力度。要经常组织“回头看”,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对标整改,对查实的违法行为严惩不贷。俗话说“黄金棍下出好人”,利用高密度、高强度、高力度的“黄金棍”,发挥监督的“关爱”作用,引领公务接待的“正气清风”。

规范公务接待,需要划出道德与法律的“双实线”,推动法治进程,让干部明底线、知进退,使其有法可依、违法必究,防止“灯下黑”,驱除“乱象”“雾霾”。真正将公务接待引入“正途”,并在各级机关中掀起一场“勤俭、文明、自律、活泼”的公务接待礼仪新风。

 

相关关键词:


相关文章

用户登录

注册会员享受:超低价格发稿       忘记密码



Copyright © 2013-2019  财通社软文推广平台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备20005723号-1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