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是“幸福”的绊脚石

来源: 2017-03-30 13:21:08

 

“……走到今天,是我的人生悲剧。我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家人。我母亲和岳母80多岁了,不但得各自支撑一个家庭,还要遭受人们的白眼……”2月20日,参加领导干部专题学习班的自治区在职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及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共300多人,集体观看了警示教育片《权力之殇——宁夏落马县(区)委书记违纪违法案件警示录》。听着贺兰县委原书记方仁在警示片中声泪俱下的忏悔,会场一片寂静,大家纷纷陷入沉思。(3月2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5年以来,针对截留、挪用、骗取扶贫惠农资金等问题屡禁不止的想象,宁夏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了一大批基层干部腐败问题。对党员干部形成了有效震慑和警醒。如果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遇到贪官权力滥用霸道的情况,那么幸福就会被一点点冲刷一点点冲淡甚至荡然无存,虽然经济是幸福的基础,但相比腐败的铲除,富裕不过是通往幸福之路上必须迈过的那道最低的门槛;还要从铲除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开始,腐败不除,民无宁日。

对于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官”腐败与每个人是否有幸福感密切相关,这些“小官”往往处于管钱、管物等要害部门或关键岗位,极易发生权钱交易,“前腐后继”现象屡见不鲜,象“蛀虫”一样侵蚀群众的身边利益,腐败现在非常严重,使人们有切肤之痛、深恶痛绝,人们感受更深,其危害更烈、影响更坏。话剧《昨夜无钟声》讲述了一名优秀的乡镇领导干部路宽,在人生事业走向巅峰的时候,没有经受住金钱美色的诱惑,在农田基本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工程中,利用职务之便谋取利益。导致身陷囹圄、家庭破碎的沉痛教训。从“高官”到“小官”的腐败腐蚀的是社会风气,蚕食的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损害的是社会和谐之基,动摇的是人们的幸福摇篮。

应对腐败。我们一要抓强官员教育,让人不想腐。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作为对党员干部的长期要求,持久坚持反对“四风”,推进改进作风常态化;强化警示教育,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做到思想上不滑坡,工作上不突出自我,团结上不搞“小圈子”,作风上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生活上不放纵、不侥幸,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管好下属不掉队。二要抓制度建设,让人不能腐。把廉政制度、监管制度固化到业务工作流程中去,增强监督制约机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深化政务公开,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三要抓惩治,让人不敢腐。注重惩戒威慑、防微杜渐,针对土地配置、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和环节,加大查处惩治力度,严厉打击腐败行为。使领导干部做到“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外在底线和内在的底线。才能抵御腐败潮水的侵袭,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当官。这也是十八大之后的反腐新常态、官场新生态。任何一名领导干部都必须认清并适应这个新常态和新生态。

严以用权,用权为公,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一名参加宣布处分决定大会的干部说:“身边的领导被查了,像惊雷一样,对我触动太大了,以后工作中,用权要慎之又慎,决不能出半点差错!”。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常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时刻警示和告诫自己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只有不踩“黄线”、不越“红线”,才能担负起执政为民的重任。才能不让腐败成为幸福的绊脚石。

 

相关关键词: 绊脚石


相关文章
  • 不做“扶贫”途中的“绊脚石”

    不做“扶贫”途中的“绊脚石”

    2017-04-06

  • 不做“扶贫”途中的“绊脚石”

    不做“扶贫”途中的“绊脚石”

    2017-04-06

用户登录

注册会员享受:超低价格发稿       忘记密码



Copyright © 2013-2019  财通社软文推广平台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备20005723号-1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