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清明节气”的开端。清明前后,气温和降水均处在上升时期,雨季来临,气候潮湿,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无常。在这个节气期间是高血压病、风湿病等病的好发期,人们应该重点围绕这两种多发病进行养生保健。
傍晚锻炼比晨练好
清明时节是高血压的多发期,养生方面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过饥过饱,自我调节情志,还要注意起居规律,防寒保暖。低枕软枕睡眠,切不可抱“高枕无忧”的心态。晨起后先喝杯温开水,及时弥补夜间耗散的水气。
坚持有规律的适度锻炼,每周最少三次,每次锻炼至少30分钟,达到出汗或微出汗效果最佳。由于清明时节温差大,尽量避免晨练,锻炼首推太极功法和快步走。但对于健康人以及病情相对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来说,传统的慢悠悠式的散步达不到理想的健身效果。
家庭煲汤宜酌情采用祛湿和中或滋补肝肾类的中药。偏肥胖者可偏重于祛湿,比如云苓、陈皮、山楂、砂仁、党参、天麻、桂枝、黄芪等;瘦弱者侧重于滋补肝肾,养阴填精,可以考虑山萸肉、枸杞、牛膝、山药、芍药、丹皮、钩藤、菊花等。
防止风湿病来扰
春夏之交也是风湿病的好发季节。有关节、肌肤冷痛、麻痹和肿胀等症状的患者,在缓解期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显得尤其重要。平素应忌食生冷,避免汗出当风或淋雨,避免冷水浸泡手足或直接用手到冰箱抓取冷冻食品,尤其要避免经期涉冷等。
另外,可以配合食疗预防或缓解病情,常用祛风胜湿之品,如威灵仙、桂枝、薏米仁、当归、巴戟天、干姜等,严重者也可以配合中药外治方熏蒸患部,自我穴位按摩或针灸理疗等,尽快控制病情。
避免哀思伤身
清明,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每年总有人因为哀伤导致发病或旧疾复发。怀念先人,寄托哀思,难免悲情和伤感,特别是而暮之年的老年人。而恰恰老年人通常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因此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对老年朋友的身体健康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