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要突破“三关”

来源: 2017-03-16 14:21:3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谈到简政放权时提到要让群众少跑腿、少烦心、多顺心。(人民网3月15日)

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就确定的一个任务,也是一次“自我革命”,由上至下的简政放权为的要真真切切的将改革的红利更多的让给老百姓,下放行政权力,让老百姓办事更容易;减少行政事业收费项目,让老百姓办事更轻松;公布行政许可清单,让老百姓办事更明确。第一个5年已经过去,简政放权得到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在推进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甚至出现一些“变种”的审批,因此,在简政放权深入推进的时候,必须要在行动上要有所突破。

一是要突破权力观,树立权为民所用的观念。之所以百姓办事难,一方面是政府工作者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根深蒂固的“权力观”在作祟,“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不在少数,私自设立门槛,增加群众办事难度,或者是打折“简政放权”的幌子巧立名目,这是权力的宗旨与情怀丢失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用好权”“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因此,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必就须打破传统的官僚主义思想,提升服务意识,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树立起权为民所用的观念,真正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是要突破利益观,树立利为民所谋的观念。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简政放权就是政府自身的革命”,也是必须进行的自我革命。现如今,体制机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既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需要。简政放权之所以会阻碍颇多,因为触动了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因此,一方面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与敢于硬碰硬的魄力,突破人情关与利益观,过权力清单厘清政府与社会、市场的权力边界、使用实地督察和第三方评估等手段确保已出台的政策落实与推进;另一方面要完善监管机制,通过政府、媒体、第三方机构以及群众等渠道形成一个规范化、常态化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简政放权真正成为推动政府改革,让利于民,将改革的“红包”发到群众手中。

三是要突破服务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简政放权可以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机制的调整,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的转变,而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就在于“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将简政放权与作风改进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扭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局面,告别庸懒散浮拖,打造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效、精干的“服务型”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举措,而简政放权则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和牛鼻子,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一招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是说到的那样我们必须进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内,无论遇到何种困难与阻挠,都必须要有足够的韧性,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让群众少跑腿、少烦心、多顺心。

 

相关关键词: 简政放权要突破“三关”


相关文章

用户登录

注册会员享受:超低价格发稿       忘记密码



Copyright © 2013-2019  财通社软文推广平台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备20005723号-1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