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他说,看到凉山州“悬崖村”的村民和孩子们常年在悬崖上爬藤条,上山下乡,安全得不到保证,看了以后心情还是很沉重,也很揪心。前不久又看到材料,说当地已经建了新的铁梯,这样,心里又感觉到松了一下。(3月9日澎湃新闻)
扶贫方式要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打好扶贫攻坚战“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首先就要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群众的衣食住行都没有解决何谈“经济创收”“宏志理想”“上层建筑”,所以精准扶贫还是需要先扶“急”,扶贫先扶“需“。
凉山“悬崖村”的村民和孩子常年在悬崖“爬藤条”,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在这迫切的时候扶贫不需要任何的“花架子”“金点子”,只要把村民出行问题解决了就是干实事,就是“扶真贫,真扶贫”,让“藤条”变成“铁梯”就是扎实了攻坚扶贫道路,攻破了扶贫的阶段性“壁垒”。
精准扶贫不是一个“大概念”,扶贫一个县、一个村、甚至小到一家人,都无法让“精准到位”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循序渐进“阶梯式”推进,所以精准扶贫也需要做细致分析、研判,实现“阶段性”精准。
古路村最难、最急的事就是“道路”,扶贫资金用在修路“刀刃”上就实现了第一阶段的“精准”。将最急切的问题解决了,才能很好的计划实施下一阶段的精准扶贫,逐步实现从“扶贫”到“扶志”,例如为古路村民的岩蜂蜜、猪、羊及粮食找销路或者为古路村民走出村庄找工作,为古路村种好农作物提供技术支持,为村庄小学生解决上学问题等。
所以,扎实推进扶贫工作需要的不是“口号喊得响”,“方案写的好”,而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实施推进。“藤条”变“铁梯”修的不仅仅是古路村的出行路,更是扎实了攻坚扶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