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说,曾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了解到当地建了新的铁梯,心里稍稍松了一些。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3月8日,人民网)
“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让人肃然起敬,习总书记给扶贫攻坚下的“药方”更是指明了方向,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笔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太正确了,绣花急不得,必须一针一针、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有所成。所以,精准扶贫确实必须下“绣花”的功夫,“精心绣花”才能“精准扶贫”。
习总书记以“绣花”为喻,向广大党员干部传递了精准发力的深刻意涵,把“绣花”功夫和扶贫工作进行物喻,落点就是“精准”二字。绣花是一件细致活儿,讲究的是心灵、手巧、眼准,既要在心中勾勒出精美的图案,有精准的针法,还要在飞针走线中下准针、走好线,才能在画布上绣出美仑美奂的图案。绣花功夫成于细、贵在精,扶贫工作也是如此,只有找准对象、明确目标,用细致的工作和精准的手段,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才能真正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扶贫工作事关民生大计,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摊大饼”,更不能“撒胡椒面”,而要耐心细致去完成。要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精细用心,慢功出细活,一户一户脱贫,一村一村摘帽。一是要精准识别。精确识别扶贫对象,是精准扶贫的前提。二是要精准施策。精确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三是要精准评估。不能大玩“数字脱贫”,杜绝让群众“被脱贫”,要真正让所有困难群众脱贫奔小康,让贫困群众早受益、得实惠、真脱贫,一起过上幸福生活。
笔者认为,脱贫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之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容不得半点懈怠和水分。用“绣花”功夫做好扶贫工作,这是一种态度,反映对事业、对群众秉持怎样的感情;用“绣花”功夫做好扶贫工作,精耕细作、方能成事,把控细节、打造精品;用“绣花”功夫做好扶贫工作,专心用心、倾力倾情,方能绣出花来,做出彩来。扶贫之路依旧任重道远,党员干部都应该行动起来,以带领脱贫为己任、以建成小康为己责,用好“绣花”真功夫,写好扶贫大文章,让困难群众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让习总书记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