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汉字书写能力差、写字越来越难看。针对这一现象,全国政协委员言恭达建议设立“汉字节”,建立汉字文化教育基地。(成都商报,3月8日)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打字”逐渐取代了“写字”。如今,“提笔忘字”已不再是老年人记忆力退化的特有症状,正转而成为整个社会的通病。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汉字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与挑战,长此以往,难保不会出现中华文明的“断代”。
记得前些年,笔者刚参加工作不久便接到一个文字材料任务,当时领导在一旁口述重点,笔者奋笔疾书。当领导念到“初具雏形”之时,笔者竟忘记“雏”字该如何写,情急之下竟“机智”的用“皱”字代替,算是“躲过一劫”。然而,经过此事之后,笔者对“提笔忘字”确实产生了深层次的感慨。试问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常用汉字都尚且如此“健忘”,难以想象整个社会的“病情”究竟有多深!
因此,设立“汉字节”,不仅能够从精神上唤醒人们对汉字文化的关注,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感,更能够弘扬、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爱国思想的树立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当前,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文化无国界”逐渐成为国际间的共识,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既能够丰富我们的眼界学时,又能够取其精华用以我们自身建设。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抛弃民族传统文化,一味地崇洋媚外。相反,传统文化更应该坚持,更应该重视,更应该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石。尤其是汉字文化,它不仅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的演变史,更串联起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为中华民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重要坚实的基础。
“汉字节”,虽然不能像春节、国庆一样增强现实生活的幸福感,但是却能够深远的影响整个中华文明,团结、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关关键词: 偏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