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4周年纪念日。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今天的社会环境和雷锋精神产生的时代已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如何传承雷锋精神?(3月5日 人民网)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丛生。还记得在一个相亲节目中一位女士说过“宁愿坐在宝马车内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还记得新闻报道过多次的碰瓷事件、救人被讹事件,很多网友都在感叹“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我们的雷锋精神去哪了?”
但是笔者认为这些事件毕竟是少数,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还是健康的,是积极向上的,我们的雷锋精神也一直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以老人跌倒扶不扶这个问题为例,曾经很多网站都做过调查,半数以上的人还是选择的扶,我们的有些省市甚至出台条例,规定助人行为免责,诬陷救助人将被惩罚。
“雷锋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写照,是我们中华儿女的精神食粮,我们不会忘记也不敢忘记。义无反顾3次冲入火场救人的忠义英雄王锋;支教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童年的江西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支月英;创建国内第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用12年艰辛呵护孩子的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这些人都是“雷锋精神”的践行者,也必将成为雷锋精神的传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