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新华网,2月23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充分考虑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对脱贫攻坚战做出了新的部署,以“向贫困宣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与信心,奏响了扶贫新篇章。
近几年,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扶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贫困发生率逐年降低、贫困地区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然而,在我们为短时间内取得“一少一降一提高”的成果欢呼雀跃之时,也应该冷静的认识到,扶贫攻坚战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并非只是小小的“战役”。短期内取得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于攻克了一些扶贫难度相对较小、硬件条件相对较好、贫困程度相对较浅的地区,而那些基础条件薄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还在后面。如何“啃好”后面这些“难啃的骨头”,就成为了我们党亟待攻克的“壁垒”。
而要攻克“壁垒”,就得从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上入手。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扶贫工作能否得到正确落实,也将直接关系到“扶贫攻坚战”的最终成败。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选好配好村两委班子。村两委是群众心目中的“父母官”,也是党和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终端接收器”,他们对于扶贫工作的态度与热情无疑将直接影响困难群众对该项工作的“感冒程度”,群众不“感冒”,再好的政策也无处施展。因此,必须要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教育引导工作,让他们真正愿意并主动投身到脱贫攻坚战中来,才能激发群众激情,实现“劳动脱贫”。
相关关键词: 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