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木屋村因为旅游宣传不够,输给了雪乡

来源: 今日爆点 2017-12-29 15:35:14

 

锦江木屋村是我在吉林旅游最为收获的一段旅途,虽然没有去过雪乡,但第一眼看到锦江村的时候,心里在想这黑龙江的雪乡大抵跟这也差不多吧,厚实的白雪,典型的东北木屋,如果屋檐下的红灯笼再丰富一点,就跟雪乡没什么两样了。

当然,我没有去过雪乡,但雪乡究竟是什么样子,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加上雪乡的名气,想要看清雪乡实在容易。

但对于锦江木屋村,我从未听闻,这个长白山下最后的木屋村落,已经有三百余年了。这村落原来叫“孤顶子”,以当地一座孤立突出的山峰而得名,后因有锦江从此流过,改名为锦江村。它是长白山深处一个自然形成的村落,且地处长白山腹地,漫山原始森林,古树参天,遮云蔽日。

尤其是在寒冬,林海雪原深处,这么一座古老的村落恍如与世隔绝。从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脑海里就闪烁出曾在黄山脚下的林海里,看到白雪世界里的徽派建筑,那美得犹如眼前的木屋村落一般,山坡上,参差不齐的村屋却错落有致。大概临近中午了吧,不少屋顶的烟囱里冒着屡屡青烟,随后一股家常菜的香味扑鼻而来。

锦江木屋村是东北地区和长白山区仅存的一处传承性的满族木屋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护最好的木屋群落。如今它已经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客也慕名而来,但这里并没有清空村民,而独留一座空房子,留下一个没有人烟的村落。锦江村的村民依旧生活在这里,但也有卖了老房子去镇上买新房子的。

木屋传承至今,被当地人称为“木嗑楞”,此房屋沿用至今是当地人继承和传承满族先人的智慧的结晶和满族先人的建造技艺的遗存。走进任何一个村民家中,会发现屋子的炕最为明显,东北人吃饭睡觉都在这炕上进行,可以说很多活动都是在炕上完成的。

而关于木屋,还有一段美丽的佳话。相传乾隆东巡时,见到长白山区的“木嗑楞”房子和满语称之为“呼兰”的烟囱,赋诗称赞:“木柱烟囱犹故俗,纸窗日影正新嘉。盆中更有仙家草,五叶朱旒拙四桠。”

如今诗中场景依旧可以在这里见到。比起雪乡到处都是游客的闹腾,锦江木屋村就显得特别安静,流浪狗见到陌生人竟然摇着尾巴一路跟着,只有村民家拴着的大黄狗会突然大吼起来。但这一切给安静的村民带来了不一样的热情和冬季氛围。

在这里,不仅是可以过去东北先民是怎么生活的,还能看到今天东北人的生活味道,可以喝到醇厚的豆浆,吃到干脆的煎饼,还有零下二三十度的冰糖葫芦,完全不一样的美食小吃,让人在村庄里一边溜达的时候,一边享受时光。

说实话,我从未敢想象自己在一个这么冷的天气里还能像是在盛夏傍晚秋风落叶里那般享受小资生活的去享受这里的美好时光--袅袅炊烟,皑皑白雪,古朴木屋,高高挑起的大红灯笼,勾勒出一幅关东传统的农家生活。

没错,这里很多生活的村民并非都是东北人,不少都是当年闯关东来的。锦江木屋后来也是从当地满族的原始住所并结合“闯关东”的汉族民居融合得到发展,从清朝末年的几户到日伪时期的二十几户,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的百余户。

在后来我和朋友买了一些当地的松子,野生菌菇的时候发现卖给我们这些的阿姨就是闯关东来的,她本是山东人,40年前来到这里,然后结婚生子一直生活在这里。

不过阿姨说起当年的事情的时候,脸上露出的羞涩之情就跟大红灯笼似的,她说当年她来到这里之后,看上了她现在的老伴,但没看上锦江村就又回到了山东,结果她老伴跑去山东追求她,最后她回到了锦江村,并在此生活了40年之久。

闯关东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往事,有坎坷的,心酸的,也有幸福的,精彩的。而这一切也让木屋村落更为沉淀,人们对生活更是珍惜。

哪怕是在今天,木屋村早已变成了一个旅游观光景点,但人们还是生活在这里,在无法劳作的冬天,就卖一些当地的野味特产,这大概是唯一能给安静的村落带来些许热闹。

不过在最后的交流中得知由于木材的减少和价格的昂贵以及交通不便,常年失修的木屋有的无法维持下去。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锦江村有三分之二的村民逐渐迁离木屋村,搬迁到公路边另建新村。因此,在村子里溜达的时候,总能看见一两座危房。

不过剩下的三分之一的人依旧在这里生活,彷佛是在守护着这长白山腹地最后的木屋村落,并且对待外来游客,努力挖掘关东文化,饮食文化,让人们更深入了解到锦江木屋古村落的内涵,使其注入新鲜血液,不断的延续传承下去。

原标题:长白山最后的木屋错落,因为旅游宣传不够,输给了雪乡

 

相关关键词: 锦江 木屋


相关文章

用户登录

注册会员享受:超低价格发稿       忘记密码



Copyright © 2013-2019  财通社软文推广平台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备20005723号-1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