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式窗口”,最早指2017年热映的反贪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光明区信访局的低矮窗口,继该电视剧热播之后,多地服务窗口相继被网友反应“过于低矮”、“让人站也不是,蹲也不是”。
2017年4月20日,北京阜外医院被网友指出存在“蹲式窗口”不到20分钟,医院官微便回复:“感谢人民的反映,我来晚了,让你们受了委屈,马上整改!”
人民日报评论说:办事窗口虽小,却体现着经营城市的态度和理念,何况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公共服务牵涉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城市管理者能执着于服务细节的完善,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上减少粗粝,精益求精。
近日窗口整改热,各地实体“蹲式窗口”相继整改,确实给办事群众带来舒心,快慰了人心。由此,笔者又想到,实体“蹲式窗口”容易发现和整改,而那些隐形的“蹲式窗口”是不是还应该多加寻找,也进行一番整改呢?
人民日报说得好,“蹲式窗口”的整改,反映的是服务细节的完善。可以说,同时,它也反映了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而平时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单位甚至一些窗口部门服务意识仍然欠缺。简单的事,复杂了办;一趟的事,多趟地办;针大的事,也要一把手签了办;本来好好的事,却给冷着脸,冒着火,发着脾气地办;甚至于,该办的事不给办,拖着办等等。这些现象在个别或者少部分单位、人员身上,也是有的。
归根结底,一方面是为人民服务的观念问题,另一方面是办事人员的个人修养和素质问题。但是,当代表单位、部门执行事务,个人就不仅仅是个人,这也是办事人员及单位领导都得特别注意的事情。因此,观念须加强,人员素质要提高。
人无完人,从客观上说,工作上偶尔的错漏是有的,人民群众也要多理解。但办事人员却不能拿这个偶尔来作说辞。因为你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何况职责所在。
办事机构一方应尽可能方便百姓办事,为民服务不能高高在上。这是我们党和社会的要求。同时,来办事的群众因为素质修养层次不同,也要注意不能就以“我是群众我怕谁”的腔调,颐指气使,动不动就指责抱怨。人和人都是平等的,人民不是“贱民”,工作人员也不是“奴才”。要保持平衡。不能像跷跷板,时而一头高一头低。
人人平等的世界,多多替人着想,相互理解和体谅,世界更和谐,生活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