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不是“花拳绣腿”而是“寸劲咏春”

来源: 2017-02-27 13:36:46

 

新春时节,某单位集体下乡送温暖。大部队40多人,三天活动两天在路上,走访贫困户、看扶贫项目、帮扶签约加起来不过半天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样的慰问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变味。(2月26日人民日报)

过去的一年,在中央精准扶贫的正确导向和各级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全国实现了1000万人脱贫,今年还将实现1000万人脱贫的目标。但在此过程中,数据脱贫、违规使用扶贫资金等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扶贫方式还有生存的空间。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让好的扶贫政策执行走样,同时还会影响精准扶贫工作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一颗老鼠屎打坏一锅汤”的恶劣影响。

在新春佳节,组织机关干部走访困难群众,为困难群众送去节日的问候和必要的物资,这本来是一个暖心又暖身的事,但如新闻中的慰问,大部队两天多的舟车劳顿,实际用于扶贫工作的时间寥寥,暂不论这样工作的方式是否经济、高效,单就从工作时间上,就有悖于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这样“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确有走过场之嫌。其实,走访困难群众,更重要的是要借此良机与困难群众面对面,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做更直接更细致更深入的了解,让进一步的精准扶贫工作有据可依。

精准扶贫,关键在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提出的“六个精准”,已经给广大党员干部指明了扶贫工作的思路、措施、标准、目标。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要沉下心思、俯下身子、挽起裤子,到田间地头去,到困难群众的家里去,真正了解困难群众致贫原因,结合实际拿出切实可行的扶贫措施和项目,最大化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最后使困难群众成功脱贫,简而言之,就是“点要准,招要实”。

精准扶贫,脱贫是目标。目前,全国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我们的党员干部面临的扶贫任务比想象中的更艰巨。习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力戒“花拳绣腿”,打出“寸劲咏春”,在扶贫冲刺阶段确保没有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扶贫开发任重道远,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只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相信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相关关键词: 而是


相关文章
  • 不是感觉“你有多好” 而是感念于“你对我有多好”简短唯美文案

    不是感觉“你有多好” 而是感念于“你对我有多好”简短唯美文案

    2021-10-27

用户登录

注册会员享受:超低价格发稿       忘记密码



Copyright © 2013-2019  财通社软文推广平台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备20005723号-1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